北京农业
    主页 > 期刊导读 >

不要扩大蜂拥而至的使用范围

“蜂拥而至”的意思是像成群的蜜蜂那样拥挤着到来。形容很多人拥挤着聚集过来。语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三十二回:“方才出得府来,只见陈梧领众将持火把,蜂拥而至。”例如清·林则徐《筹办永昌哨匪起程日期折》:“该处七哨匪徒,不下数十万人,每聚众时,用牛角一吹,无不蜂拥而至。”林语堂《京华烟云》三十二章:“张勋的失败,段的皖系军队开入了北京,北京南城的天桥平民娱乐场,各派各系的大兵蜂拥而至。”熊召政《张居正》一卷十九回:“听说你在昭宁寺开坛讲授《妙法莲华经》,京城善男信女蜂拥而至,把个昭宁寺挤得水泄不通。”

这条成语不难理解也不难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它的使用范围。用成群的蜜蜂形容拥挤的人群,非常形象生动,所以这条成语从它一出现就是用来形容人群的。扩大一点,也可以形容车辆、船只。例如清·李汝珍《镜花缘》五十回:“忽有无数小舟蜂拥而至,把大船团团围住。”现在这条成语被用得很滥,几乎什么东西,不管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只要数量众多、一起出现,就说“蜂拥而至”,显然是不恰当地扩大了这条成语的使用范围。例如:

1.盛夏之时,西瓜便开始责无旁贷地占据其中;到了八九月份,葡萄又开始蜂拥而至……(中国经济网2014年5月22日)

2.时下小满刚过,雨水就蜂拥而至了。(《长江日报》,2017年5月24日)

3.青春片忽然成为了“香饽饽”,同类型电影蜂拥而至。(《解放日报》,2017年7月2日)

4.蜂拥而至的节目看似拉动了方兴未艾的产业,却也埋下了过度透支的隐患。(《文汇报》,2018年7月12日)

5.刚生完孩子,与新生儿相关的推销电话就蜂拥而至。(《温州都市报》,2017年2月10日)

6.消息一出,网上好的坏的评论蜂拥而至。(《钱江晚报》,2017年4月4日)

例1说的是“葡萄”,例2说的是“雨水”,都超出了人的范围,但是还比较具体,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例3说的是“电影”,例4说的是“节目”,例5说的是“电话”,例6说的是“网上的评论”,这些就只能看或者只能听了。显然更不能使用“蜂拥而至”。

7.但是繁华景象的背后,一些缺乏文化责任、历史认知、社会担当或者别有用心的文化形态……纷至沓来,蜂拥而至。

(《光明日报》,2018年6月26日)

8.先是蜂拥而至的同情和感动,接着是纷至沓来的口水和责骂……(《成都商报》,2017年12月20日)

9.开网店并不是他人想的那么悠闲和简单,接连不断的困难和艰辛蜂拥而至。(搜狐网,2016年2月14日)

10.看完《摆渡人》,青春所有的回忆蜂拥而至。(中华网,2016年12月24日)

例7说的是“文化形态”,例8说的是“同情和感动”,例9说的是“困难和艰辛”,例10说的是“回忆”,这些都是谁也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事物,说它们也像成群的蜜蜂那样聚集而来,就更加离谱了。

例1例2可改为“接踵而至”,例3可改为“相继涌现”,例10可改为“涌上心头”。其余诸例都可以改用“纷至沓来”。“纷至沓来”的意思是形容连续不断纷纷到来(纷:繁多;沓:重复)。它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事物;可以形容具体的事物,也可以形容抽象的事物。例如清·魏秀仁《花月痕》十四回:“又因痴珠今天说起红卿,便觉新愁旧怨,一刹时纷至沓来,无从排解。”叶圣陶《倪焕之》二十八章:“为了许多的事纷至沓来,一一要解决,要应付……也就够他忙的了。”丁玲《芝加哥夜谭》:“新的印象,新的悬念,纷至沓来,叠印在脑中。”姚雪垠《李自成》二卷十三章:“不幸的消息一时间纷至沓来……局面难以应付。”张平《抉择》十八章:“那些大腹便便、顾盼自雄的款爷和老板,那些衣着华丽、颐指气使的夫人和小姐,竟然纷至沓来,可谓门庭若市!”麦加《暗算》上部:“手指轻巧捻动,频率旋钮随之转动起来,同时沉睡在无线电海洋里的各种电波声、广播声、嚣叫声、歌声、噪音,纷至沓来。”张平用例形容的是人,叶圣陶用例形容的是事,麦加用例形容的是声音,姚雪垠用例形容的是消息,魏秀仁用例形容的是新仇旧恨,丁玲用例形容的是印象和悬念,可见“纷至沓来”的使用范围比“蜂拥而至”要大得多。

“抛砖引玉”是谦辞

“抛砖引玉”的意思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语出宋·普济《五灯会元·南泉愿禅师法嗣·赵州从谂禅师》:“师曰:‘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墼子(墼jī子:土坯)。’”例如清·李汝珍《镜花缘》八十二回:“妹子今日叨在主人之列,意欲抛砖引玉,出个酒令。如大家务要清谈,也不敢勉强。”钱玄同《〈尝试集〉序》:“不过我也算一个主张白话文学的人,现在看到这本《尝试集》,欢喜赞叹,莫可名状,不免先把这点浅陋的意见写将出来,用‘抛砖引玉’的办法,希望适之(按,胡适字适之)再把高深的话教我。”费孝通《访美掠影》二十:“我这些杂话,是凭我的直感写下来的……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