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穷水尽时柳暗花明处北京破产法庭助力民营企
>>吴在存院长介绍万瑞飞鸿公司重整案件基本情况及职工债券清偿款具体发放方案 作者供图
2019年8月7日,万瑞飞鸿(北京)医疗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瑞飞鸿公司)的原职工,在北京破产法庭终于领到了拖欠数年的工资。管理人通过现金或转账方式,共计向103名职工发放1900余万元。万瑞飞鸿公司破产重整案中,管理人已确认的职工债权将全部实现全额现金清偿,有39名公司原职工赶赴现场,见证职工债权清偿全过程。
此前,在北京破产法庭和管理人的大力推动下,万瑞飞鸿公司已建成近两千平方米的新生产基地,公司正在为重返市场做着积极的准备。
从受理重整申请、批准重整计划到促成重整计划执行的阶段性成功,北京破产法庭始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导向,果断抓住稍纵即逝的拯救时机,创新机制,辨证施治,通过充分发挥破产重整制度对民营企业的及时保护、能动保护、实质保护作用,助力民营企业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同时在破产重整中也实现了对民生权益的最大保障。
转折:民营企业的荆棘与曙光
万瑞飞鸿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致力于循环系统介入治疗领域医疗器材研发生产的民营企业。
作为北京市和中关村园区的“双料”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14项国家专利技术。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NOYA(“诺言”)药物洗脱心脏支架,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和设计工艺,具有优秀的临床效果和良好的市场前景,产品销售网络发达,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然而,与多数困境民营企业遭遇的发展问题一样,自2016年3月起,万瑞飞鸿公司由于内部管理问题以及市场经营方针出现偏差,公司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陷入危机,资产和银行账户被查封冻结,面临被债权人强制执行“瓜分”的局面。在企业深陷泥潭、生死攸关之际,债权人向北京破产法庭的前身——北京一中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申请破产重整。
>>左图:职工向该案合议庭法官赠送锦旗
>>右图:管理人员通过现金或转账方式向职工发放工资以上图片均由作者供图
破产重整制度是破产法拯救功能的集中体现,对于仍然具有挽救价值的企业,如果能够通过破产重整制度加以挽救,避免破产,对债权人、债务人、股东、职工乃至关联企业等各方都是共赢的结果,都具有积极意义。无疑,万瑞飞鸿公司先进的研发技术、完备的生产工艺、严格审批的相关资质和发达的销售网络等多年积淀下来的有形以及无形资产使其具有挽救价值。但是,公司也存在数额巨大的资金缺口、内部盘根错节的利益纠葛、近乎瘫痪的管理体系以及百废待兴的生产工作等各种问题。同时,万瑞飞鸿公司重整还面临着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很快失效的严峻形势,由于NOYA药物洗脱支架注册证有效期截止到2021年,在续证之前公司必须完成3000例临床病例随访并提交总结报告,一旦错过续证有效期,产品将丧失上市资格。
显而易见,万瑞飞鸿公司的重整之路并不平坦,各种矛盾问题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各方利益纷争暗流涌动、日趋激烈,但是合议庭认识到复兴契机对一个深陷困境企业的重要意义,帮助和支持民营企业卸下包袱、重返市场,是破产重整制度的独特功能作用,也是破产法官的职责所在。
在充分尊重市场判断的基础上,北京一中院于2018年8月13日裁定受理了债权人对万瑞飞鸿公司的破产重整申请。这一天,万瑞飞鸿公司原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永丰科技园里的3000多平方米厂房内虽然仍是杳无声息,但却悄然迎来了一线生机。
重整:撬动企业再生的唯一支点
既要针对万瑞飞鸿公司这家运行了十余年的民营企业沉淀下来的顽疾对症施策,更要力争实现万瑞飞鸿公司重整的终极目标——尽快恢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合议庭成员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上述审理思路,并就万瑞飞鸿公司的“症结”开出“综合诊疗方案”:
首先,确立市场化、法治化重整路径。避开民营企业内部利益纠葛的“暗雷”,合议庭在受理后的第一时间即确立了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的审理思路,成立投资人招募评审委员会,最终以公开竞争方式确定一家同为医疗领域的公司为最优投资人。同时,由于医疗器材公司运营中涉及采购营销、市场维护及渠道拓展等专业工作,合议庭指导管理人吸收具备医药企业经管经验的专业人员进入团队,补强管理人知识结构和履职能力,形成复合管理结构,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进行系统性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