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禾花鲤、翘嘴鳜……农业农村部公布推广
图片来源:农业农村部网站
人民网北京8月5日电(楚子瑞)据农业农村部消息,国家水产原种及改良品种审定委员会近日发布公告,大力推广虹鳟鱼“水科1号”,合花鲤“乳源1号”、鲢鱼“广青1号”、健鲤2号、半滑舌鳎“鱼游1号”、三角鲢“深浙3号”、菲律宾蛤“斑马蛤”新水产品有2号“皱鲍“荀山1号”、蛤蜊“科哲2号”、海带“中保1号”、全雌鲢“定鱼1号”。 >
据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水产原产地和良种核查办法》等法律制度,国家鼓励和支持水产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水产品新品种须经全国水产原种和改良品种审查委员会批准,报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公告后推广。
截至目前,农业农村部共发布水产品新品种240个,其中鲤鱼、鲫鱼、罗非鱼、对虾、扇贝、海带等采用自主选育、自主培育的新品种。罗氏沼虾、鲶鱼和南美白对虾的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达到60%、40%和30%。我国水产品品种的不断创新,为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源泉保障。
附新水产品介绍:
(1)虹鳟鱼“水科一号”
该物种基于从 1959 年至 1995 年作为原始亲本从朝鲜、美国、丹麦和挪威引入的虹鳟鱼后代种群中选择的 500 条个体。 2004 年,通过完整的莳萝杂交建立了自交、互惠的谱系。形成以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的基础育种群,采用家族育种技术,连续4代进行育种。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与未选择的虹鳟鱼相比,生长速度平均提高了21.9%。适用于我国虹鳟鱼主产区人工可控淡水水体养殖。
(2)合化鲤“乳源1号”
本种以2010年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华南鲤水田养殖种群和珠江水系北江华南鲤野生种群为基础种群采集的200条个体为基础种群。生长速度和体型是目标特征。采用群育技术,连续5代繁殖。在相同的稻田养殖条件下,与当地普通养殖鲤鱼相比,10月龄鱼的生长率平均提高了29.26%;体长/高和尾柄长/尾柄高分别下降25.8%和22.51%。 ,短圆体,弹跳能力弱。适用于广东、广西、贵州、湖南等人工可控水田养殖。
(3)鲢鱼“广清一号”
本种选自2013年采集于安徽秋浦河、洞庭湖的鲢鳙野生种群,以及玉顺农牧渔业技术服务公司保护的鲥鱼“华康一号”。有限公司位于清远市清远市。选育种群中选出的600个个体为基础种群,以生长率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择技术连续4代进行育种。在同等养殖条件下,与“华康1号”相比,生长率平均提高16.3%,成活率平均提高12.6%。适用于广东、湖北、江苏、安徽等人工可控淡水水体养殖。
(4)监利2号
本种以2009年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宜兴奇亭科研实验基地保藏的简鲤后代种群4000条为基础,生长速度为目标性状和人口被收养。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通过连续4代选择。在同等养殖条件下,与健鲤相比,12月龄鱼的生长速度平均提高了17.7%;平均体长/体高为3.11,保持了剑鲤的长体型。适用于我国鲤鱼养殖主要产区人工可控水体养殖。
(五)半滑鞋底“鱼友1号”
本种以2004-2010年在山东莱州、海阳、昌邑等地采集的1500只养殖半光鳎和渤海湾采集的200只野生半光鳎为基础,以体重和抗病力为基础目标性状,采用家族选择和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通过连续4代选择。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选配的半滑舌鳎相比,抗哈维伊弧菌能力平均提高30.9%,18月龄鱼体重平均提高17.7%,水产养殖成活率平均提高15.7%。适用于河北、山东、天津等沿海人工可控海水。
(6)葫芦科植物“深圳3号”
本种基于2001年至2002年鄱阳湖和洞庭湖三角帆蚌野生种群的450和350个体采集选择,目标性状为体重和壳宽,采用种群选择。技术,通过连续 4 代孕育而成。在相同养殖条件下,4年生贻贝重量增加16.2%,壳宽增加10.3%,单贻贝产8mm以上无核珍珠的比例增加20.5%。平均。 10mm以上有核珍珠的比例平均增加了23.0%。适用于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主要产区人工可控水体养殖。
(7)菲律宾蛤“2号斑马蛤”
该品种以 2011 年在辽宁大连石河的菲律宾蛤蜊野生种群中筛选出的 600 只个体为基础,目标性状为壳色和生长速度。采用群体选择技术,连续育种4代。变得。贝壳具有深灰色背景,带有斑马状图案。在相同养殖条件下,12月龄的蛤蜊壳长与未选育的菲律宾蛤相比增加了10.6%,总湿重增加了19.5%;与菲律宾蛤蜊“斑马蛤蜊”相比,生长速度没有显着差异。 ,在北部滩涂和浅海成活率高。适宜在辽宁、山东、江苏等人工可控近海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