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业
    主页 > 综合新闻 >

青年农业科学家沈玉君:发展绿色低碳农业产业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北京报道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妇女解放和发展,实现男女平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充分肯定妇女“半边天”的重要作用,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

6月15日下午,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所长沈玉君受邀参加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围绕“巾帼心向党,奋斗新征程”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所长沈玉君(徐想 摄)

20世纪90年代,农村房屋破旧、道路泥泞,田间村头到处堆放着秸秆、垃圾、粪便。这种真实景象是80后沈玉君对农村环境的印象,也成了她的动力之源。沈玉君告诉记者,她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变废为宝”。

“十二五”期间,沈玉君与同事们研发了乡村生产生活循环利用技术,“十三五”期间,又研发了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污染物减控技术,为多地的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中国农村从过去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村呈现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宜居画面。

“每当看到农村的环境越来越美,有一些融入了我们的技术和想法,我们就特别欣慰。”沈玉君告诉记者,她的事业、她的理想就是希望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越来越科学。

谈到乡村振兴战略,沈玉君认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我个人理解‘生态宜居'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有绿色、低碳的农业产业,另外一方面,生活环境要生态宜居。”沈玉君分析,现在城乡的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已经由过去够不够吃、有没有吃,向能不能吃得好、吃得优转变。在这种情况下,绿色低碳的农业产业将会是新形势下的新任务。

此外,她提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这样的乡村很难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实现不了乡村振兴。”

2004年12月16日,沈玉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依然清晰地记得入党宣誓的心情,“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对她来讲就是掌握科技,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沈玉君看到了导师的坚持,领导的执着,还有前辈们为农业农村工作做出的巨大努力。“我就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我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到行业的进步,关系到国家需求。从那时开始,国家需求就是我们始终追求和践行的目标。”

我国的乡村振兴还在路上,这需要科技的助力以及多方的共同努力。“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我国的乡村一定能够实现全面振兴,”沈玉君说,“到那时候,我们将会看到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新画卷。”

记者了解到,沈玉君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比尔·盖茨基金会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科研项目,带领团队攻克了“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污染物减控技术”难题,创新研发了系列畜禽粪便等多原料废弃物一体化发酵设备,研发了多种污染物协同脱控技术,研究成果为多地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成为乡村振兴的助力者。沈玉君曾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等6项省部级奖励,获得农业农村部首批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市科技新星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