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业
    主页 > 综合新闻 >

5G赋能植保无人机,让农业发展增长

文:物联网智库

除了拍照,无人机还能做什么?

或许你会想到疫情期间走红网络的无人机喊话,又或者是企业频繁试点的无人机送餐/送快递,尽管这些玩法非常新颖,但都暂时无法支撑起无人机行业井喷式的增长。那么,无人机未来最为巨大的商业市场究竟在哪里?答案毋庸置疑——工业无人机。

2015年,中国无人系统产业联盟提出将无人机分为消费级、工业级和军用级三类。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不同,工业级无人机由于主要侧重飞机的技术性能和行业应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涉及国计民生的众多领域。目前,工业级无人机按照应用主要分为植保、运输、测绘、巡视(警用安防/电力巡线/石油管线/电信巡航/森林防火……)、航拍娱乐五大领域,其中,植保无人机可谓独树一帜。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工业级无人机投资白皮书》数据显示,农业植保目前领跑工业级无人机应用领域,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25.2亿,占比41.5%,初步估计2019年为46.1亿,占比为43%。艾瑞咨询也预测,到2025年,国内无人机市场总规模将达750亿,其中农林植保应用规模约为200亿。由此可见,在工业无人机领域,农林植保无人机已经成为发展最快、前景最广阔的方向之一。

针对于此,北方天途航空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途”)经过多年发展,针对不同场景的农业实际应用,已经推出包括M4E农林植保无人机在内的全系列植保无人机产品。

值得强调的是,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天途也在M4E植保无人机中积极应用高通5G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植保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和智能化水平,不但助力改变了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局面,也用远程操作喷洒农药等方式部分替代了对身体可能造成危害的传统劳动作业。

农林植保作业的新面貌

农林植保无人机主要是指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该型无人机由飞行平台(固定翼、单旋翼、多旋翼)、GPS飞控、喷洒机构三部分组成,可通过地面遥控或GPS飞控实现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作业。

在国内,农林植保无人机的发展起步较晚,但速度较快。据了解,2010年国内才出现了首款商业化的油动单旋翼植保无人飞机,然而,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发布的《2019中国民用无人机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共生产各类植保无人机170多个品种,保有量5.5万余架,作业面积超过8.5亿亩次。

伴随着农林植保无人机的快速发展,其已与飞防员、农药三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农业飞防体系。目前,我国农林植保无人机主要防治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总体可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节省用水90%以上,提高农药利用率30%以上。

天途认为,与其他种类的无人机相比,植保无人机具备执行机构种类数量多、作业环境复杂多变等特点。同时,相比于高空作业,植保无人机需要具备更高标准的位置精度,对于导航算法的要求也就更高。

图:天途M4E植保无人机

针对于此,天途推出的M4E植保无人机最大荷载6KG,自重仅7KG(不含电池),采用整机模块化设计、拥有智能航线规划、自主飞行、断点续航续喷等功能,机身小巧,具有极简维修、极低维修成本等突出优势:

l?作业效率高达人工的30倍:传统手工喷洒药物每人每天仅能喷洒10亩左右,而植保无人机正常作业面积可以达到20亩,全天作业量可达人工的30倍。同时,在成本方面,采用无人机喷洒比人工作业每亩节省费用约十元,可有效实现农业降本增效的目的。

l?大幅提高农药利用率,环保节水:人工喷洒容易导致农药喷洒不匀,从而造成严重浪费。植保无人机则采用离心雾化和超低容量变量喷洒技术,可保证所有植株都能均匀覆盖,杜绝漏喷重喷现象,每亩可节省95%的水和20%农药。

l?飞防效果显著,每亩增产增收: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飞防过程中,旋翼可以产生强劲的向下气流,有助于增加药物雾流对作物的穿透性,使药物均匀全面地覆盖每株作物,防治效果更佳。

l?无人机监控,及时生成病虫害疫情图:通过无人机搭载多光谱相机,用户还可获得目标区域内作物的光谱图,并可进一步获得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的定性和定量及空间分部信息,为及时决策、加强重点防治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