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扎根小汤山22年,师范硕士莫东发的农业梦
1999年,莫东发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放弃了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机会,放弃了北京联合大学当老师的机会,来到了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小汤山农业基地工作,从此他扎根在小汤山这片热土上,在小汤山开启长达22年风雨农业人生路。
2012年7月,莫东发在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办起了现在的北京华商农业公司。这是一个占地50余亩的农庄,里面种植着多种水果、蔬菜和花卉等。通过提供优质的种苗、果品回收,带动小汤山近50户农户,辐射近200人,每年每户增收近2万元。
因对“三农”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希望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农产品,通过组织农事体验活动,将更多的农业知识传递给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
儿时田园梦,富不起来刺痛他的心
莫东发来自湘西,自幼生长在农村。在他儿时家乡的村里,有处宝地,那是他梦想起源的地方。
这是一个长长的山谷,山谷的尽头是一个小水库,水库下面是层层梯田,山谷两边是绵延的耕地和树林,山谷最下面是通往不远县城的公路,整个山谷长年流水潺潺,是一个养鱼、种田和养牛羊等搞立体综合开发的好地方。
上学后,他一直想着综合开发它,结果时常招来母亲的数落,叫他别总是胡思乱想,只管一门心思读好书,将来考上大学。
这处宝地,时时牵动着莫东发的心,即使后来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每次回家,都要从县城赶回来,回到这里去看看、去走走。
因为从小生长在农村,莫东发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有着特殊的质朴情怀,深切地体会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苦。农民们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田地,却也富不起来的现状和辛酸,一直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
从农业专家到新农人,30年追梦不停歇
1992年,莫东发被保送到湘潭师范学院学习生物教育专业。
大学期间,依然不忘自己的农场庄园之梦,希望报考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习农业技术,后因考试科目不同,只能报考首都师范大学生物系,攻读硕士,学习生物技术。
1992年,莫东发(右一)在湘潭师范学院读书时照片
然而,机缘巧合的是,他的导师曹鸣庆研究员当时是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工作,在首都师大做兼职教授带硕士,在中国农科院带博士,这样他就有了接触农业的机会。
研究生时期的莫东发
1999年毕业时,莫东发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工作了整整10年,学习了大量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
为了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莫东发于2009年辞去公职,到一家著名农业外企工作,负责农场管理,工作达7年之久。
莫东发在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小汤山农业基地工作照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多发,市场混乱的局面,决意追寻自己儿时的梦想,他说服同是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大学任职的妻子杨变云辞掉工作和他一起创业。
2012年莫东发夫妇在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创办真正属于自己的梦想庄园——华商农庄,用良心和情怀种植草莓、西瓜、葡萄、蔬菜和精品花卉等优质产品。
1999年,第一次踏上小汤上这片热土,22年时光,莫东发已经把小汤山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在这里结婚、生子,成长为一个新小汤山人。
用他自己的话说:“无论是在国家科研单位还是在外企,我都未曾忘记自己一直以来的追求和梦想,在小汤山我圆了儿时的梦,我非常感恩这里的一切”。
49岁的他,创业路上爱拼有韧劲
刚进入3月,已经到了草莓采摘的旺季,从早上7点到晚上8点莫东发一口饭都没有顾吃上,饿了就吃几口草莓。他忙前忙后,一会儿看看花棚,一会儿看看果园,一会儿又接听电话。
“果子种不出来着急,种出来卖不出去烂在地里更着急,现在的人工成本也很高,一个工人包吃住都要5000元,每年租地的成本也高达几十万”,莫东发说。
为了支持的他的梦想,妻子放弃了高校教师的职业,儿子4岁开始就在田间地头长大,看着父亲日日夜夜辛苦的劳作,会对他说:“爸爸为了理想,很不容易。”
农业从来就不是个赚快钱的行业,一年下来,利润还没有他在外企的工资收入高。很多人都问他:“选择当新农人后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