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业
    主页 > 综合新闻 >

富硒产业:安徽省功能农业浓墨重彩的一笔

--访安徽省政府资深参事、安徽省医学保健养生研究会执行会长毛光祥

记者:请您谈谈改革开放40年来安徽省农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毛光祥: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立了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而这一历史性改革的大幕,就是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被拉开的。

从农村开始,由农业见证。40年来,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低矮破旧的茅草土坯房到小洋楼甚至别墅,从肩挑人扛,到全程种植机械化。40年的巨变,让中国的农业走上了辉煌的道路。

改革开放40年来,安徽省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2017年,全省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1.7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1.6倍。40年来全省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296.5亿斤,增加到2017年的803.9亿斤,增长1.7倍。2017年全省蔬菜总产2892.1万吨。三产融合加速推进。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5000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万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数达到1.8亿人次,营业收入693.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13.3元,提高到2017年的12758元,增长111.6倍。全省建成国家和省部级各类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00多个。2017年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2%,比1978年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功能农业发展尤为显著。

记者:在安徽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扶持下,功能农业、富硒产业在农业发展中起到哪些重要作用?

毛光祥:随着人民对健康营养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多功能性不断显现,近年来出现了功能农业等农业产业发展新业态。功能农业是通过生物营养强化技术手段等生产出含有特定微量营养素和其他有益功效成分的农产品,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营养化和功能化。功能农业是继高产农业、绿色农业之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推动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出健康”转型,将成为今后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2009年,安徽省政府参事室了解到中国科技大学硒与人体健康重点实验室有一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应用硒生物营养技术研发出的纳米硒肥,有机硒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生产富硒功能性农副产品;研发的有机硒食品添加剂已用于功能性健康食品的开发。安徽省政府参事室于2010年4月13日向省政府领导提交了《引进功能性农业技术,发展有机硒高效农业的建议》,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做出系列指示,安徽省农委和有关部门积极行动,要求组织开展有机硒技术的应用,发展富硒农业、富硒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品牌。安徽省政府对富硒产业、功能农业的发展出台了一些惠农政策,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资源空间,各级政府公共资源更多的投向农村,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农业集聚,健全农业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将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多的农民。把功能农业、富硒产业列入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土地流转、金融支持、主体培育、项目投入等把富硒功能农业作为农业提质增效、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随着富硒产业、功能农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有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示范性企业。种植、生产万亩以上的企业,富硒功能农业和休闲旅游结合的企业,富硒功能农业全产业链服务的企业。有的企业已有数十项技术专利,也有的企业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如安徽中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舒城过湾农业等。

改革开放已40年,“三农”发展日新月异,尤其近10年来,功能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富硒功能农产品更加丰富,产业链不断拉长,为着力打造“富硒特色名片”,培育富硒农产品品牌,以富硒产业为主要抓手的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等地方党委政府将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首先加强功能富硒产业的思想指导,创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功能农业、富硒产业,为发展大农业奠定了基础。

第二,着力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大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推进科技集成应用,推进“互联网+现代种植业”,推进标准园创建、大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脱贫、推进“两减一节”技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推进农药减量增效、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确保舒城县功能农业和特色农业及富硒产业快步稳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