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载北京志愿遗体捐献总结与展望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生的必要课程。遗体(cadavers)作为解剖实验课程的宝贵资源,是课程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遗体捐献作为中国教学用遗体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遗体来源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遗体捐献是指自然人在生前自愿表示,死后委托执行人将其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事业,或指生前未明确表示捐献,由其近亲属将其遗体的全部或部分捐献给医学事业的行为[1]。然而,中国遗体捐献事业起步较晚,进展缓慢,遗体捐献登记人数仅占中国人口的0.01%左右,实际捐献的数仅占捐献登记数的4%到20%[2]。封建观念影响、法律法规不健全、程序复杂及欠妥当等因素也限制了中国遗体捐献的发展[2]。
近年来,虚拟仿真、 动画演示和教学模型等新技术在解剖课堂中得以应用,但大体解剖仍然是解剖实验教学的重中之重[3-4]。新时代背景下,遗体捐献在医学教学、医学研究、转化医学、医学人文、社会公益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5]。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走在我国遗体捐献的前列[1],本文对20年来北京市志愿遗体捐献进行总结与展望,为中国遗体捐献的运行与发展提供参考。
北京市志愿遗体捐献始于20世纪末,在邓小平同志的感召下,北京、南京、沈阳、武汉等地民众纷纷提出希望死后进行遗体捐献,这在当时已然成为新风尚,志愿遗体登记站呼之欲出[6]。1999年5月1日,在北京市红十字会的领导下,北京协和医学院(以下简称“协和”)、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3家遗体捐献站成立,开启了北京市遗体捐献的新纪元[4]。自2002年起,协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使用的遗体已经全部来自遗体捐献,自此,协和人体解剖学课程能够保证每4人一具尸体,充分进行局部解剖操作,为合格医生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为给捐献者家属提供纪念、缅怀和祭奠的场所,弘扬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北京市红十字会在长青园修建志愿遗体捐献者纪念碑“生命”,2004年落成揭幕。每年,在北京完成遗体捐献的志愿者的名字在下一年都会镌刻在纪念碑上[7-8]。自2007年起,每年清明节前后,北京市红十字会、北京解剖学会相关人员及北京市各大医学院的师生代表齐聚长青园,举办“生命”追思活动,悼念捐献者,并向捐献者表达敬意。同期,北大医学部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建解剖学陈列馆、遗体捐献站、遗体告别厅等,旨在建设有浓重医学人文色彩的解剖实习室[9]。2009年,北京市遗体捐献站成立10周年之际,首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指出,应注重捐献站人文关怀和科学管理,健全相应程序、宣传捐献意义、呼吁伦理教育、做好统计工作,这为捐献站之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0]。
北京市遗体捐献进入第2个10年后,依旧蓬勃发展。自2010年起,搜狐网、大众网、人民网等较有影响力的新闻网站每年清明节前后都会对“生命”追思活动及当年北京市志愿遗体捐献登记与实际完成的情况进行报道(表1)。2011年,遗体捐献者纪念墙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楼告别厅内设立,这是国内高校第一座为遗体捐献者设立的纪念墙。每位捐献者都有一个水晶纪念盒安放于墙上,盒子中存放着捐献者的头发、手迹等物品。2012年,北京市红十字会对“生命”纪念碑进行了扩容改造,主体碑升高至12.6 m,墓碑群采用大理石墓墙,描金镌刻捐献者的名字。此后,北京市红十字会在其官网对志愿捐献遗体暂行办法、登记手续及流程、网上祭奠及接收站简介进行了完善。3家志愿遗体登记站均注重借助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给社会以积极影响,促进遗体捐献。截至到2018年底,北京市已有25 000余名志愿者登记, 2 962人实现了遗体捐献, 2018年全年的志愿遗体接收数目也首次超过了300例,这极大缓解了北京地区人体解剖学教学标本不足的情况,为北京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3家遗体捐献站正在北京市红十字会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平稳运行。
表1 2010年—2018年北京市遗体捐献项目当年捐献人数、累及登记人数和累及捐献人数Table 1 The number of registrants and donors of body donation programs in Beijing from 2010 to 2018年份当年捐献人数累计登记?累计捐献?信息来源28
随着志愿遗体捐献站项目的推广,捐献站接收到的遗体除了应用于医学生的解剖教学之外,也逐渐拓展到科学研究领域。首都医科大学解剖学系与临床病理中心、佑安医院肝胆外科合作,对31例尸体应用改良乳胶血管内注射技术进行肝外胆道系统血管铸型,探究肝外胆管各部位血液供应及肝外胆管微血管分布特点[11-12]。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以遗体为依托,与多家机构合作,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后外束股骨止点位置[13]、钩骨骨内微小动脉三维构筑[14]、针刀松解腰椎黄韧带的解剖路径[15]、针刀松解腰椎软组织的穿刺路径[16]、针刀治疗腕管综合征新术式的安全性及准确性[17]、腮腺解剖分区[18]、胰腺系膜的解剖学结构及病理学特征[19-20]进行研究。北京协和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也与大型三甲医院合作,进行解剖相关科学研究[21-23],同时,积极指导八年制学生报道解剖中发现的变异[24-25]。2012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以捐献站为基础,成立人脑组织库,对去世后24 h之内的遗体进行开颅取脑,半脑甲醛固定后取病理,半脑切片后低温速冻,进行衰老与痴呆的机制研究,目前已有阶段性成果[4,26-27]。